学生肯定会感到抽象而无趣。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只要课外能找到的东西都会将其带入课堂,让学生亲自感知,如脑、心脏模型;学习根系时带水稻与棉花的根;讲述软体动物时,展示河蚌,认识珍珠层和外套膜;观察井口边草的孢子囊群感知孢子生殖;展示猪腿骨和肾脏,学习骨和肾脏的结构等等。教师在展示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了能力、活跃了气氛、学到了知识。 3.将生物知识融入生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各种生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生物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在学习“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时,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到古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解释,造成此种现象主要是何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通过有趣的成语诠释生物现象,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蜂拥而至”(蜜蜂的社群生活);通过比喻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如基因喻为图纸,蛋白质喻为建筑材料;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透不过,小分子可以)喻为防盗网(阻止人进入,却不能阻止蚊虫进入)等等。使各种知识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中学生偏形象化思维,初中生物知识却抽象难以理解,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上几点做法,切实地把抽象难懂的问题生活化、形象化,解决了初中学生思维与知识间的矛盾。让笔者的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获得生物知识,犹如拨开迷雾见青山!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再又好之到乐知,这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三个“质”的飞跃。当学生进入“知之”阶段时,教师要通过精心、刻意的引导和培养,促使学生在生物学的殿堂里越学越有劲,乐此不疲地勤奋上进,敲开生物学中一些未知领域的大门。参考文献[1]曹惠新.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小”问题及应对策略[J].生物学教学,2008(8). [2]沈维影.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