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性质的课程,它跨越了自然和人文两个学科的属性,这就决定了地理课程也是跨文理的,在中学各门学科当中,地理课程这个性质是唯一的,这个属性就决定了在教学当中应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文科方面讲述、讲读、比较、记忆这样的方法;理科方面的讲解、实验、计算、操作、这些方法也要用。同时地理又是一门基础课程,它它又要求在上课时只讲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不能任意地加深、加难。所以对学生的要求高,对老师的要求高,所以加重了地理学习的难度。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均匀。地理在七年级开始开设,但在开设的过程中,由于在八年级才会考,所以学校不太重视,只是有这门课就行了。所以导致老师不重视,学生忽略,最终在地理学习的习惯养成上形成思维惯性,养成不好地理学习观念。而到八年级,由于要会考,学校加大了对地理的学习,课时加多、教师多为优秀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压力加大,但是在七年级养成的不良习惯不是说改就改的,所以,对于对地理兴趣不大的学生,就很容易对地理产生厌学的情绪,加之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彻底放弃对地理的学习。三、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地理教学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这就要求不光要对学生传授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常识等,还要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到达图文结合,对难以理解的地理事物、规律,教师还要通过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注意不到这些,一般情况是照本宣科、图文结合不到一起,导致课上学生听不明白,课下忘得快,久而久之,学生学得吃力,加之效率不高,导致厌学情绪产生。四、家长对地理学习的认识不够。在家长的眼中,语数外才是真真的主课,而地理是术科,对学生学习地理不支持,从而使学生在意识形态中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学也行、不学也行。这样,加之学习的压力、学科的难度、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对、家长的漠视,导致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学习、产生困惑,最终使一部分学生放弃对地理的学习,沦为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