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几点策略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自身触及的环境问题所产生的根源进行思辨、争议和评价,在不同价值观萌芽的碰撞中,在沉思与共鸣的过程中把环保意识融入学生的内心,逐步使学生形成提高的环境意识与正确的环境价值取向。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有多种解答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有责任以积极的态度,以容纳、鼓励、欣赏的方式使学生对某一环境问题或现象持有自己的态度与想法,最终形成多样性的解决方案。四、将环境教育评价纳入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它对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激励机制。目前,小学美术课程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目标大多只是抽象的讲提高“环境意识”,而未从环境教育的组成要素出发如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与态度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不进行评价,容易使环境教育流于形式。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评价者的美术教师,应该明确普通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要有开放的心态,突破“知识本位”的束缚,注重对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目标的评价,并将环境教育评价纳入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对环境教育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如:是否热爱自然和对自然界具有好奇心,是否积极参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等等。从评价模式来看,则可以以“美术学科环境教育目标”为依据,对实施环境教育目标的过程及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检验教育的方法是否得当,检验环境知识与意识之变化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3]。从评价方法来看,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和谈话、个人档案袋,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观察等方式多元地进行。总之,环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地修正,不断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枯燥的环境教育知识的介绍上,在进行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紧紧围绕美术学科开展活动,体现美术学科的价值,在不丢掉美术学科特质的前提下开展生动有趣的具有环境教育特点的教学活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