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能力。3、课堂上巧妙设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自主与合作习惯的形成。教师在课堂上应坚持采用较为灵活的,偏重自主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启发式问题。老师的提问应尽量避免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在不可预见的(即真实的)情况下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让自己组织回答,而不是在书本上找现成的答案,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去合作讨论,增加相互习得的机会。4、及时检查课堂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老师可以自编一些针对性强的本堂课的练习题,当学生自学完后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信息,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的欲望就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三、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培养思维习惯,自主与合作相结合,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课后引导复习应侧重于对已学内容的分析与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制复习卡片,对文章的改写缩写训练、开展对课堂内容再创造的伙伴会话(workinpairs)等,课后复习的过程,应是一个总计与归纳的过程,是“咀嚼和消化”的过程.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课外广泛、进一步拓展自主能力,培养合作精神。课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不断扩大接触国家文化的范围,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难度适宜,题材广泛且学生感兴趣的报纸、书籍。可以通过校园网,学唱歌曲,了解最新的新闻,在自主地接触了一些鲜活的、地道的表达法后,会不自觉地相互交流,从而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还应教会学生选择性地从因特网上下载一些健康有趣的时事新闻。总之,无论课前还是课后,课内还是课外,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进行探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