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是语文课程的不竭源泉,这生活也就内含了本乡本土的各种自然、人文及生产生活经验等资源;社会是语文课程活动的重要阵地,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只局限于狭小的教室,我们还需要走进自然,走进社区、社会,去体验、感受和实践真正的语文,真正的生活。在这个“以青天为顶,以大地为鹿,以二十八宿为墙”的社会学校里,我们的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会大大的增加,人人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做我们的同学,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因此,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育思想是我们中国早期就潜藏着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隐形概念。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教学是完全寓于生活世界的,那个时候的教学只是一些简单的口耳相传,无文字、无教师、无教学场所。虽然我们无法将那些口耳相传的内容称为乡土资源,但实质上这些内容确实就是当时人们身边存在的事、景、物,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来看,不也就是我们当下所谈论的乡土资源吗?由此可见,我国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国内外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虽很悠久,但当下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不尽如人意,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参考文献[1]施良方.课程理论__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2.[2]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0-187.[3]姬秉新,荀正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9-181[4]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一一以广东南海西樵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9.[5]王颖莉.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0.[6]言玉梅.郑朝波.王向红.海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课程小本课程建设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