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2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四种类型。Р2.1.1教师促成的纪律Р这是指在教师的操纵、组织、安排、规定和维护的标准下所形成的纪律[2],它一般适用于低年级。低年纪小学生往往需要老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景,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即使是比较成熟的高年级小学生,由于有较高的自制力而不希望老师过多的管制,但另一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教师为他们的行为提供限度,希望教师能在背后以咨询或情感支持的形式给予帮助。所以,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促成的纪律是不可或缺的。一般来说,如果课堂纪律仅仅是靠教师促成的,还没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的课堂纪律有很大的可变性和不稳定性。常有这样的班级,班主任的课纪律很“好”,一旦是其他老师上课马上就原形毕露,讲话的,做小动作的,传小纸条的,什么都有。所以,教师促成的课堂纪律仅是对班级管理外部改造的完成,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Р2.1.2群体促成的纪律Р这指由同辈群体施加的准则和控制。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大多数学生尤其看重更大范围内的同伴群体,将其视为自己思想、价值观、友谊的源泉。他们常常以“别人也这么做”作为自己行事的理由。为了不损害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他们在课堂上也会遵守群体促成的纪律。这是教师促成的纪律内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当遵守课堂纪律已经成为周围同学的自觉行为时,集体促成的纪律也就形成了。这样的纪律有较强的稳定性,一般不会因为老师的不同或学科的难易产生大的变化和波动,对班级而言,这是比较理想的纪律形式。平时喜欢捣乱的学生如果转学到这样的班里,会发觉自己的行为和周围同学不一样,他的鬼脸和插嘴迎来的不是大笑或呼应,而是鄙夷和愤怒,他也会静下心来思考,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和集体步调一致。这样的课堂纪律对个别学生问题行为的改造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Р2.1.3任务促成的纪律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