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将会如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以下几点。Р 1.地球上的植被具有除尘作用Р 这一认识可以与当下PM2.5及灰霾天气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切身感受。值得强调的是,灰霾天气对于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因此还需要通过一些专业介绍或专业人士的介绍来让学生产生认识。比如钟南山教授的“雾霾天气的危害比非典还大”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产生直观认识。Р 2.植被具有制氧作用和过滤作用Р 这一认识也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氧气对于生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过滤作用则体现在减沙等方面,这个可以通过播放沙尘天气的视频来达到教学目的。Р 3.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Р 讲解身边的河边植树、森林固土等事例来说明。Р 其后就是最关键的,向学生提供由于污染造成环境破坏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缺少绿色的,因而对绿色也是急需的。可通过网上图片对学生进行讲解,此时要有一个限度,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不要把那种极度污染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放弃感,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Р 三、怎样帮助学生保持绿色意识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确实会生成比较强烈的环保意识,笔者也相信他们那时对绿色的需要是真实的。然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又会注意到学生的绿色意识淡化了。显然,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绿色意识的培养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也告诉我们绿色意识的培养不是向学生强调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那么简单。心理学、阐释学告诉我们,意识的生成,更在于不断地精细重复与内化。Р 从教学的视角来看,同样的教学策略不能重复使用,同样的绿色教学观点也不能机械重复,否则学生会淡化认识甚至产生反感。最好的方法是在初步培养绿色意识的基础上,完善的结合不同的生物教学知识,提供各种直接间接材料,让学生形成绿色意识,生成一种环境保护的急切感,这才是长远且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