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数学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Р 注重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Р 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理性、感性和灵性的“全人”,而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仓库或者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人。Р 二是确认“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不是教“教材”(书),而是教“学生”(人)。Р 三是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Р 四是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与措施,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由先前成功的经验,助长学生以后不断获得成功。Р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题,加强课堂练习,以达到掌握目标的目的。练习应分为三类:A类,课本练习题适应基础差的学生;B类,课本A组题,适应中等的学生;C类,补充练习,适应于优生。通过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均主动达标,体现了学生的独特生。Р 四、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性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Р 总之,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Р (作者单位:河南省鹿邑县老君台中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