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在获取信息后的第二步便是要筛选其中的有用信息为己所用。Р如何判断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为无效信息,就必须要把握试题性质,厘清命题意图。在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2题中,考生弄清本题考查的是“旅游活动与旅游安全”后,根据经纬网、山峰、等高线、河流等图例找到相对应的信息。Р三、建立内在联系,提取隐性信息Р当然,因为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精炼,所以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信息本身具有不完整性。考生在查找相关信息时应在抓住全部信息、筛选有用信息的基础上,注意运用所学知识提取隐含信息。Р正确、高效寻找出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就要求考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掌握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需要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通过河流与铁路的分布关系找到“地形”这一隐性信息,就需要考生熟悉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将河流、地形、铁路这三个地理要素整合在一起,并联系为一个整体。Р能提取高考试题中的隐性信息,是高考对于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最高要求。它要求考生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理性认识和现实意义的提升,并进行合理的发挥。提取隐性信息的过程是考生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需要长期的坚持,形成思维模式。只要考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打牢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并按照上述三步培养寻找信息的能力,假以时日,一定能让每一道试题中的隐性信息原形毕露,无所遁形。Р【参考文献】Р1、张祖忻主编《教学设计——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2月Р2、王民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Р3、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Р4、蔡建明主编《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Р5、赵俊花主编《地理考试报》总第18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