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思考课题结题报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94KB

文档介绍
班比高20%,学习态度较好的比对比班高15%,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比对比班高16%。学生的探究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据调查统计:Р类别Р人数Р占实验学生百分比Р1Р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强Р18Р11%Р2Р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能力较强Р46Р28%Р3Р主动参与,需要老师帮助指导Р66Р40%Р4Р参与意识弱,老师要求下才参与Р19Р12%Р5Р学习态度差,凭兴趣参与Р8Р5%Р6Р认知水平差,无法参与Р6Р4%Р2、质量观:经过一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测试,发现优秀率提高了15%。成绩的提高得益于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Р3、教学观:转变师生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科研意识,也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Р(二)总结出了“新课改中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类型及模式Р 一年来,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把我们的假设和构想,经过多次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提出了“问题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中心问题——激活旧知——充分展示——尝试应用”即“设疑——激疑——质疑——释疑”。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学生在自主探究,质疑问难,多向交流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Р(三)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Р在我们的数学课上,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大都有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