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基于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小学气象科普教育的实践研究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561KB

文档介绍
层次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利用“一室二站一阵地三基地”,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唯有如此,才能使气象科普特色教育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近三年来,我校累计吸收700余位学生参加少年气象研究院,每年还定期组织成员参加校外实践基地体验活动。主要活动如下:Р(1)基础式气象人工观测活动Р地面人工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中开始最早、发展最普遍的一类。我校的地面人工气象观测是以基本天气观测为基础观测的,在少年气象研究院小院士们的带领下,依托二站(红领巾气象观测站、区气象局自动观测点)中的观测设备,以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通过区气象局自动观测点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自动采集大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水、紫外线与太阳辐射等八大气象要素的实时数据。人工观测的基本项目为:气压、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观测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气象局《气象地面观测规范》规定的观测时间、观测项目、观测顺序进行。通过每天8时和14时两次定时观测,获取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水、日照、蒸发等八大气象要素的定时数据,并填入自己特制的气象观测记录簿,每月还要填写统计报表、绘制气温曲线图,年终绘制全年气温曲线图等。从2007年建站至今的记录从未间断,资料整理保管完好,积累了大量珍贵气象资料。Р(2)专题式气象日志编写活动。Р编写“气象日志”是我校开展气象科学普及活动中的一项群体性活动形式,学校4—6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一本《每日气象观察日志》,以记录每天的气候物候现象。编写“气象日志”的过程和普通日志一样,要求学生把每天的天气情况、所参与的气象科技活动和一切与气象科学有关的实验、考察、调查、观测及与之相关的所想、所感有重点的记录下来,可以是简单的天气情况的实时记录,可以是当日实时观测到的天气要素和天气现象加以简单的分析评论,还可以是针对当日天气状况抒发自己的情感。“今天,我看到家门前的桃树开出了第一朵花。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