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是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地识人和择友,与同学团结友爱,彼此沟通,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最后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与异性交往,破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使男女生相互尊重、关心和爱护,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中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Р (四) 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Р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订学习计划;学会科学用脑,促进智力发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地获取知识,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及时分析自己学习中的疲劳,增强学习毅力;逐步浓厚对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习效率。Р (五) 优化班级心理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心理氛围。Р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耳濡目染地熏陶渐染。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研究表明:凡是班级心理环境民主、和谐的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比较好;反之,则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就较多。同时,研究也表明班主任是营造班级心理环境的关键人物。班主任如果能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的心境,养成开朗健康的性格,就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班主任如果能以爱心治班,关心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往;班主任如果能以民主治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组织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如果能通过团队活动、墙报、黑板报、专题讨论、主题班会等途径,促进健康舆论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以活动治班,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登山、郊游,在轻松的气氛中沟通师生心灵,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那么,就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成员人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量,从而铲除滋生心理问题的土壤,滋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