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课堂观察与分析策略初探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45KB

文档介绍
学生模仿练习在后;新课程一般是学生尝试探索在先,教师引导在后,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Р②妥善处理主与次的关系,体现数学学科特色。当学生的思路偏离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方法重点时,教师必须引导转向;当学生的思路出现障碍时,教师必须进行排忧解难、点拨指导。③妥善处理多与优的关系,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当学生的思路与他人重复时,引导学生另觅新法;当学生的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时,引导学生吸取别人的优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方法。二要关注教师的引导是否适度:①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原则。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采用个别辅导,轻声、耐心地讲解;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进行面向全体的“公众引导”。对于知识、能力水平较低的“学困生”,应采用个别辅导,引导模仿学习;对于优、中等学生,可以引导自查自纠,再做一遍、查一遍,自己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②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则。对照“课标”,不能“降标”也不能“超标”。三要关注教师的引导是否适法:①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自评。②学生与学生对话。当遇到难度一般的内容或问题时,学生有解答的欲望和能力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讲述,既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又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③学生与教师对话。当遇到起始的教学内容,或难度较大的内容,或规定的术语,或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应进行讲解、分析、概括。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可以随时质疑,对教师的讲述可以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体现对话的平等性。Р3.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有效激励策略。素质教育的核心心要素是“两全”,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观察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和情感状态。还要关注教师的情感投入状态,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策略,对课堂气氛的调控能力,是否达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活而有度”的境界。(本文已发表《在福建教育》2006年第12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