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初中语文)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报告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过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优点:开门见山地介绍本文在文学上的地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缺点:少了情绪上的渲染,不太利于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氛围。最好以情入手,让学生进入感情氛围。比如:同学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大都在日常平凡细微的小事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因此,很多人对父母寄予的关心早已“习惯成自然”,甚至熟视无睹。同学们在写到父母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罗列很多材料,外加许多赞语,人物却依然不能感人,为什么呢?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着名散文《背影》,来解开这个谜底吧!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1、字词音义2、课文朗读3、段落层次4、文章线索的提炼与分析夯实基础,打牢根基是好事。但作为初二学生,在加上本文的情感特点,我觉得第1、第3两个内容都可以放在课下学生自己解决。朗读课文2、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3、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最感动你的是哪次?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字词段落都很轻松的完成;“背影”是文章的线索,学生也能毫不费力的找出来。处理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毫无挑战性,更重要的是,学生没能进入凝重、哀伤的氛围,所以本文对学生的感染力明显降低了。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舍有取,设计能感染学生的思路和问题,帮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设计了一些不太必要的环节,没太抓住重心问题,学生只是流于表面的课文学习,没能被打动。环节十分完整,用于常规教学非常不错。但对于本文以情感为主的散文而言,设计流程的切入点就有了问题。紧紧抓住“父疼子,子爱父”“以情感人”这个关键,在情感氛围中去感受,去领悟,去学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