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掌握、能力的形成,而且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展示出的整个过程必须是学生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必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渗透和培养。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展示出的过程与方法中,重点检查是教师僵化机械的传授,还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相关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趋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Р③教案是否体现创新精神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看教师的课程思想是否体现创新精神,是否在继承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努力拓展个性空间,是否在资源引进、学科整合、策略选择等方面体现创造性;二是看教师是否积极开发了课程资源中的潜在创新因素,是否最大限度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创新精神的培养。Р2.检查评价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Р⑴检查评价的目的在于使集体备课这一形式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因此要求全体教师全程参与。让不同级段、不同学科,以及同一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师相互检查,便于大家取长补短。Р⑵检查评价不搞形式。检查有明确的目标,评价有量化的标准,检查评价的结果形成“教案检查反馈卡”,一式两份,一份反馈给教师,一份教务处存档。Р⑶检查评价的结果与奖惩挂钩。对教师个人的检查结果(“主备教师”发言材料、教师的“个性教案”),记入教师学期常规教学业务档案,作为学期教学奖发放、评优评先的标准之一;对年级组(教研组)的检查结果(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组内的“共性教案”),记入年级组(教研组)教研活动业务档案,作为评选优秀年级组(教研组)和年级组(教研组)组长的依据之一。Р⑷检查评价不宜过多,一般一月检查评价一次。次数太多,容易分散教务处及相关教师的精力,不利于管理和教学;次数太少,容易让教师因缺乏必要的压力而产生惰性,同时也不利于各年级组(教研组)以及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离散教育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