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几种队形图,让幼儿选择,也可以利用简单的图示,让幼儿学习看图进行队形的变换。四、舞蹈教学过程中重细节 1.欣赏、感知音乐,教师问题设计目的性要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将“听了音乐你感觉怎样、你有什么感受、这段乐曲有什么特点”等空而大的(无效)问题抛给幼儿。这就容易出现幼儿要么不会回答,要么答非所问的现象。所以,教师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要考虑“为什么要提问、通过提问解决了什么问题、幼儿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收获了什么”等。另外,教师要在此环节有意识地指导幼儿分辨乐段(乐句)或角色,为下一步舞蹈的学习做铺垫。比如:《照镜子》舞蹈乐曲就是三段体,角色有扮演镜子的小朋友和照镜子的小朋友;舞蹈《你来拍我来和》就是两段式乐曲,包括小朋友和小鸽子两个角色。 2.基本动作的学习,教师要分解动作直观示范首先教师的(镜面)示范要准确、讲解要具体,不要让幼儿坐着学到动作、步伐。在学习与练习的队形安排上,由于班级场地有限,教师要考虑幼儿之间站位间距的问题,在指导练习时,教师习惯采用整齐的方阵式队形或者是圆形站位,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进行基本动作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横排错位站位,确保每一名幼儿能与教师正面交流,并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在基本动作分解讲解时,教师可采用口令式,在基本动作的练习过程中,不要脱离乐曲,要将动作与乐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如在集体练习、指导时,教师可以放慢曲速,演唱(哼唱)乐曲,等幼儿逐步熟练之后,再听音乐进行表演。 3.教学活动设计以目标为核心,教师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在教学观摩活动开始的律动环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教师都采用让幼儿从教室外面进入教室进行律动活动,有时音乐已经结束,站在队伍最后面的幼儿还没有进入活动室,导致队伍最后的幼儿参与表演的机会减少。如果确实需要“行进式”的律动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小椅子外围活动,或者在场地中央采用圆圈、蛇形等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