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激励机制比较研究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31 |  大小:158KB

文档介绍
和成就需要等五个层次。人总是在不断地寻求这些需要的满足,从最低级的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并且他认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一级的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而向更高一级的需要发展。Р2、双因素理论西方行为学家赫茨伯格等人在对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进行大量实证研究之后提出影响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奖励因素。凡是满足员工生存、安全和社交需要的因素都属于保健因素,其作用只是消除不满,但不会产生满意。这类因素如工资、奖金、福利、人际关系,均属于创造工作环境方面,也叫做外在激励。满足员工自尊心和自我实现需要,最具有激发力量,可以产生满意,从而使员工更积极地工作,这些因素属于激励因素,而且往往不是外在激励因素,而是内在激励因素,即使员工从工作本身(而非工作环境)取得很大的满足感。或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了个人价值时所出现的成就感、自我实现感。这一切所产生的工作动力远比外在激励要深刻和持久。因此,在激励中,作为管理者应善于将外激与内激相结合,并且以内激为主,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Р3、强化理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把强化(即奖励)划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激励(正强化)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的出现,即员工积极性更高;所谓负激励(负强化)就是对员工的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即使犯错误员工弃恶从善,积极性向正确方向转移。显然正奖励与负奖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中,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好的风气,产生无形的压力,使整个群体和组织的行为更积极、更富有生气。但鉴于负激励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应该慎用。因此,管理者在激励时应该把正激励和负激励巧妙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