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4KB

文档介绍
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做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因此,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Р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极大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因此在强化实验启发性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在降低思维难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Р 三、着眼于提出疑问,强化探索性。Р疑问是汲取知识的原动力,有疑惑就有探求,就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置惑营造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并驱使他们通过实验等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Р如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马铃薯在不知名的液体中为什么沉或浮,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推测验证,观察比较液体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大胆地预测和猜想,因为预测和猜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如牛顿所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Р 四、着力于开放教学,体现自主性。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他们学习的程式化、机械化倾向。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思考的时间,以及给他们足够的实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搞科学小研究,“开放式”的讨论等,切不可形式主义走过场。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这说明是其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也许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成问题之处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体现。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