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盲目判断,经验有时也会害了我们。(师放慢了速度,与学生一起总结)第一步要认真把题目读完,第二步分析题目的条件、问题,还要注意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有没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当然,解决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技巧,我们以后交流。Р这是课题组教师“审题”一课的结尾,教师通过“上完这节课,现在有什么收获?”和“那怎么审题呢?”两个问题串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回顾,最后又用精炼的一段话梳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Р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都设有“全课总结”这一教学环节,旨在把一节课所教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固化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印象。可以让学生真正经历寻找知识要点、沟通知识联系和确定汇报顺序、选择汇报方式的整理过程。例如下面案例中教师让板书“无处不写”的做法就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总结。Р课题组的一位教师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各个知识点随意地书写在黑板上。到“全课总结”时,面对乱七八糟的板书,没有学生主动请缨,后来教师请了一位学生,她汇报得断断续续、疙疙瘩瘩,费了好长时间并在同学的帮助下才将所学知识说完整、说清楚。教师板书无处不写的“乱”,让学生在全课总结时不得不通过回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顺序,思考知识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些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串联。这种总结方式颇让学生费心,迫使学生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课总结。学生在这种“疙瘩”中得到了学习的最大收获。“全课总结”环节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时间一般只有2—3分钟,如果时间来不及,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开展“帮老师整理或设计板书活动的”总结活动,然后把作品交给教师批阅或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同学交流评价。让全课总结逐渐成为学生复习知识、反思知识的一种自觉行为。课堂结课,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归纳能力的提高,可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教师补充完善。Р3、注重整理与复习时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