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带动广大队员关注身边的冷暖,关注学校的事情,关注社会的风气,以一种阳光的热情的心态,以一种互助互爱的情绪,去关注帮助身边的人,去敞开心扉,去拉起手来,找回久违的温暖,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Р3、建设和睦、民主的家庭环境Р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为密切。作为每个家庭的组成人员就必须努力、互相配合,有时要尽力克制自己,来达到家庭的真正和睦、团结。Р父母具有良好的教育态度,耐心和良好的行为风格,善于通过主动的倾听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共同参与解决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努力,并和父母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在健康家庭中,孩子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父母和亲人的爱抚、关怀,可使子女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活泼,尊重老师,热爱父母,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适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富有生气和独立精神,生活在这种关系融洽、气氛和谐的家庭中的孩子,易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Р4、构建大的社会教育环境Р培养孩子的道德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尤其要发挥政府和社会在培养孩子道德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建设一个健康大环境,才能为孩子道德观的培养塑造一个良好氛围。全社会都来关心孩子、为了孩子,就一定能够促进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为我国儿童整体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各教育机构关于培养孩子团结协作友善和谐品质方面的指导性措施还不够细化和完善,需要教育部门及时完善这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科学指导教师培养队员良好品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在呼吁共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与民族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民族之花开遍祖国每个角落;大力提倡人与人之间建立美好、纯洁的友谊,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增强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