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68KB

文档介绍
学生不断发展找到自我,树立自信心。Р良好的校园、班级的文化建设,能树立起良好的校风校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Р2、校方积极沟通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Р心理学专家指出:家庭是在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因此,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Р显而易见,各个家庭均不相同,世上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不同的家庭环境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相当部分家长没有注意到自身的言行和教育方法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之大,因此缺乏方法、错误指导。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Р所以学校应该和家长应该多进行如此家校互动、积极配合,则能事半功倍。学校可以向家长传授如何提高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最好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家长了解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的重要性。Р班主任对于特殊家庭的家长和孩子更需多关心,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Р(二)精神环境的创设Р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良好的精神环境则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所涵盖的远远不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努力可以达成的,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需要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凝聚力,体现的是人文关怀和对儿童文化的尊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不断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