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和交流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的信息和证据,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处理,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是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双重考验。更有价值的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深切体验到收集信息、资料、设计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进行各种实验现象分析和筛选时,发现提出问题和作出推理的素材,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从而推出可能的物理结论和物理规律。最终通过各组之间的评估和交流,加强团队之间合作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Р 课本中安排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几乎每节课后都有,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既可以达到当堂检测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当做提前预习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课本中安排的“动手动脑学物理”还可以起到对课本知识点的补充,完美地把课文中没有的知识点在课后进行拓展,即课文中的知识与课后的知识遥相呼应。Р 5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物理公式、图像这些数学“语言”翻译成文字“语言”,培养阅读自学能力Р 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做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然后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Р 对应用物理课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教师所讲的定律、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充分利用好物理课本,让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