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其次,对进入教学点工作的优秀年轻教师实施优惠政策。如岗位补贴、评聘调配优先等,且必须及时兑现以形成长效机制。再次,以正确的导向促进县域内中心校、完小、初小、教学点教师的灵活双向流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秀教师、优质课不仅仅是中心校的专利品,而是所有学校都应该共享的资源。Р 收稿日期:2007-06-12Р 注释:Р ①表2是全国各省份中教学点数量由高到低排列的前6个省份的教学点数量及其小学办学条件状况,限于各地没有教学点办学条件的直接统计数据,这里采用6省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数据。这6个省份均属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大量的教学点是这些地区农村学校的显著特征,那么这些地区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学点的办学条件状况。Р【参考文献】Р [1] 教育部.2004年小学校数、教学点数及班数[EB/OL]./,2006-10-22.Р [2] [美]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0-61.Р [3] 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EB/OL]./jyzl/jyzc/jcjy/ywjy/t20060626_21925.htm,2006-6-26.Р [4] 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Р [5] 王国超.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J].江苏教育,2006,(9).Р [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EB/OL]./,2006-11-20.Р [7] 吕晓虹.复式教学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及前景[J].教育评论,1999,(3).Р [8] 范先佐.教师缺编:农村教育的一道坎儿[N].中国教育报,20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