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91KB

文档介绍
学生自行设计的自护图画,温馨提醒等,让学校的四壁,各个角落都会说话;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把学生中涌现出的自护模范事迹通队广播。宣传栏进行宣传,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改善学校的软环境,严厉禁止各种形式的体罚,提倡尊师爱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Р5.学校对全校教师进行自护知识的宣传,开设自护技能的培训课。教师身兼多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班级的管理者还是学生的监护人,学生的榜样。在学校中,学生遇到问题多数求助于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展现在学生眼前,所以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的自护知识,这样有助于言传身教。Р(三)改善社会教育环境,为学生自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保障。社会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护意识与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Р1.从社会舆论与宣传入手,对未成年人进行一分为二的教育。在教育宣传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要树立学生的正义感和使命感。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要勇于挺身而出,敢于举报阻止和救助他人,还要对自身进行正当防卫。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从自身的生理特征出发,使小学生意识到自身体能较弱,树立自护意识。因此,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或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时,不能蛮干,要智取,尽量保持沉着冷静并且拖延时间,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Р2.社会加强立法与宣传。有法可依是学生依法的前提,但是目前的法律还不完善,如目前还没有《校园安全法》;有关自护方面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也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小学生懂得履行法律义务的同时,也知道他们享有哪些未成年人的权利,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明白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向哪些部门寻求帮助。未成年人法律在简要阐明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其语言也应符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年龄,不能过于枯燥,易于未成年人阅读,这样更利于未成年人接受。Р3.社会与学校紧密联系,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