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在数学教学中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探析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9KB

文档介绍
h,那么,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它是否与平行四边形一样,直接由它的底×高得到?Р 生:不是,假如用三角形的底×高,求出的是三角形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Р 师:那么,三角形面积到底与它的底和高的乘积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实验:让学生用纸制作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不是完全一样),制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制作任意两个三角形。Р 师:请你们将各自制作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各自制作的三角形,再经过讨论,最后悟到,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ah÷2。Р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假设、类比、验证、归纳。上述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到的仅仅是点拨、引导的作用。Р 六内容——让学生去归总(小结)Р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自己小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性的发展。例如在学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Р 这一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说:“我学到了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三种关系:(1)被除数=商×除数;(2)除数=被除数÷商;(3)商=被除数÷除数。”有的说:“我学到了利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还有的说:“我学到了利用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求未知数x。”这样的小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Р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怎样体现“充分”呢?我觉得一是要在激活思维的“深”度上下工夫,二是要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上下工夫。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这样就可促进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Р〔责任编辑:高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