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探索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4KB

文档介绍
、教育制度、学习氛围等”。通过新媒体扩充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可以从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入手。从某种角度讲,潜在课程与新媒体的联系更为密切。高校拥有众多的名师、大家,几乎各个学科领域都有非常优秀的教授和带头人。高校可以通过诸如“名师讲堂”“专家风采”“XX学科微博”“人文校园圈”等形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媒体宣传活动。由资深专家教授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感悟、道德事迹等内容。并可以展开部分互动交流,使得大学生可以直观地接触到优秀学习榜样的形象与行为。Р 三、引入新媒体转变教育结果考核方式Р 新媒体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形式更为多元、灵活。在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引入新媒体可以为教师和学校带来通过更为丰富的管理考核方式和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素质教育靠“死记硬背或者试卷答题”的方式进行培养,是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这种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内在的感悟和认识的提升。因此,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管理考核,或许效果会更为理想。比如高校可以规定总学分中划分一定比例,比如3%或者5%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自由考核范围。教师或者相关人员可以要求学生提供一定的成果形式来作为考评依据。这些成果可以包括“学术主题汇报Р”“撰写人文科学论文”“参与人文教育活动”“礼仪行为表现”“时事政治分析评论”等多种形式。而这些形式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来进行展示。比如某位?W生通过微博发布一定数量的个人整理加工的人文知识汇报材料,或者在文明礼仪行为方面得到同学群体最多“赞”等,都可以成为一种参考依据。Р 参考文献: Р [1]蒋旋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背景、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11) . Р [2]廖志林.探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5). Р [3]李秀芸,王慧婷.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Р 责任编辑:孙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