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更多的教师跻身名师的行列。Р 高职院校要转变思想,脱离过去以学历教育和学科教学为主体的办学思想,抓住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吸收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本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的高职教师职业发展模式,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Р 参考文献:Р [1]柴文学,赵洪斌.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5(S1):10-11.Р [2]肖称萍,陈星.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5(29):18-19.Р [3]卢方卫.对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56-57.Р [4]李颖,任君庆.加快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39-41.Р [5]杨再春,吴秀水.谈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J].职教论坛,2005(17):20-21.Р [6]王素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6):60-61.Р [7]彭爽.美国、德国、日本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77-178.Р [8]张建芹.德国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20):81-82.Р [9]王进军,许有才.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23):78-79.Р [10]徐环.高职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Р [11]徐红梅.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Р [12]王锦超.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3-14.Р (责任编辑:付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