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所学的东西,尽量把学习材料变成日常熟悉的图像、活动场景或属于自己的视觉符号。Р Р (三)鼓励学生的视觉表达Р 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视觉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信息的理解。视觉化的表达能够调动视觉、知觉,促进手眼协调和创造性的表达,使认知的直接性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实现。视觉化笔记和绘画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视觉化表达方式。Р 1 视觉化笔记Р 做笔记可以确保较好的记忆线索,传统做笔记的方式,多是使用文法正确的语言和句子,相对于视觉化的笔记方式,就显得有点累赘而低效。视觉化笔记可以包括概念图、思维导图、集群合成图等形式。概念图是运用图形来表示概念间的顺序和关系,它是确定学科知识中重要概念和彼此关系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概念开始向四处发展,绘制出与主题有关的核心理念,形成以主题为中心的“大图像”;集群合成图是运用集群合成式思维进行创造时绘制而成的思维图,它与思维导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先进行开放式的头脑风暴想象,并绘制成图,然后再将集群图转化成文字。Р 2 绘画Р 儿童运用绘画把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对事物的理解已经从表象的世界脱离出来而进入抽象思维世界,因此绘画方式对于发展儿童的抽象思维有很大作用,我们应该让绘画走进美术之外的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我们没有必要去强求形式的华美,也不用追求刻画的惟妙惟肖,需要关注的是绘画表达了学生怎样的想法。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草图的形式来描绘自己在显微镜或实验里所看到的现象,这样不仅可以让复杂的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还可以锻炼他们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Р 视觉智慧并不局限于视觉艺术的相关领域,视觉思考影响人类所有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既可以借由多种方式来表征教学信息,发展学生的知觉、映像化的能力,还会让学生将感官与自己的生命体验相融合,使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