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研究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仪式感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6KB

文档介绍
这种道德需要就可以转换成行为,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Р Р 3通过文明偶遇让学生的习惯得到提升Р 将仪式感加入到生活细节后,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习惯中体现出带有仪式感的文明行为,甚至有时的文明行为会超出教师的引导范围,这被叫做文明偶遇,当出现这种时机时,教师应该要抓住机会进行教育,从中提炼仪式感,给学生树立道德示范榜样,进而让这种文明偶遇可以经常发生,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比如,很多学生在看见教师后都会主动的打招呼,但是有的学生不管什么场合都会大声热情的跟老师问好,如果是在公共场合,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无疑是有问题的,而有的学生在公共场合看见教师时,会微笑的进行问候,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就可以让这名学生上台,用他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合中打招呼要注重仪式感,如果距离很近,那么只需要用两个人可以听到的声音打招呼即可,如果距离较远,就可以相视一笑或者挥手来打招呼,避免打扰到别人。在这一教育中,加入了仪式感,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也会发生变化,在校园中排队集合时可以安静的进行,在公共场合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音量等。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文明偶遇经常会发生,教师则需要及时的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从其中挖掘及提炼隐含的仪式感,能够树立道德榜样,培养学生的习惯。Р Р 4结束语Р 综上所述,可见仪式感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可以将仪式感融入到每个环节中,让学生形成明确的道德认知,产生习惯养成的道德需要,养成自觉性,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Р 参考文献: Р [1]杜金艇.走向主体性管理让师生焕发生命光彩[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13(3). Р [2]张爱廷.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教学,2014(10). Р [3]王淑芬.主体自觉:儿童成长的重要素质[J].江苏教育研究,2013(15).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