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毕业论文-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到指导的作用。工作中出现了计划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的现象,在这样一种毫无统筹管理的盲目管理中,班级的管理出现这样的情况就理所当然了。(三)班干部的建设有待改进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是关系到班级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班干部不仅是班主任的助手,更是班级中的脊柱、重点,拥有好的班干部队伍,就会有稳定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目前,小学班级中,班主任任命班干部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主观印象;其次,学习能力的指标;最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的岗位和职责。而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定位则是:第一,班干部的职责主要是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班主任很少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因素,缺乏长期的班干部培养计划;第二,班级的管理应该是班主任做出决策,或者是班委会参与决策并且实行第三,人人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即民主管理。(四)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应试教育”,分数和排名是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衡量指标,这导致了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小学教师的班级管理主要以强制型管理为主要特征,教师更多地要求学生对权威和规章的服从。从调查的个案中分析,可以明显地觉察到,教师管理班级的标准主要以学生的服从和听话为基础。听话就是好学生,不听话就不是好学生。权威和规章成为教师管理学生的准则,教师想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本、社会地位和荣誉、有限的权力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权威。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表达了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要求标准,于是学生在这种宏大概念之下失去了话语权和更多的自由。班主任一直在做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和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使学生服从教师指挥,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由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越来越好;学得差的,受到批评,并越来越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