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但是不同学科在描述同一个事物时,会采用自己学科的专业术语,导致多义词问题。有时,也会出现同一个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中定义、内涵和外延会有差异,导致意义混淆。甚至课程内部,不同章节对同一个内涵,也会使用不同的术语。对于学科中的同义词和多义词,在讲解时应该尤为注意。Р (二)中英文术语冲突Р 有的术语,隐含了中外商业文化和商业习惯的差异。虽然我们按照字面含义,把一个英文术语翻译成了中文术语,但是往往会导致误解和歧义。Р (三)情景冲突Р 由于国际商法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往往是从国外的商业环境和交易习惯出来,进而对国内的实际情况有所涉及。这样就导致了情景冲突的发生。比如在国际贸易部分,绝大多数的案例总是从欧美为背景,但有时也会以中国为背景,出现一些案例和习题。这就导致了学习情景的跳跃性,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转不过弯来。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先讲述中外法律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差异,然后和习题结合起来,不但能解决情景冲突问题,而且能学到中外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而实现国际化培养目标。Р 四、总结Р 为了使得国际商法课程教育与时俱进,不但要对现有课程模块进行改进和重组,还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将实践模块和双语模块无缝地嵌入到培养方案中。着力于化解应用性和应试性之间的冲突、各个课程模块的知识点之间的冲突、中外商业环境和交易习惯之间的冲突、案例教学中的情景和术语冲突等。从这几方面推进学科建设,必能有效提高国际商法课程的质量,增进该学科的吸引力和应用价值。Р 参考文献: Р [1] 姚晓民,翟志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国际商务从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6) Р [2]林琳.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商务从业专业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3(3) Р [3]程文质.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商务从业课程教学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