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胆进行构思和创作,进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拓宽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想象,促进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创新形式可以自主设计练习,进行想象创作;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共同设计,将个人学习成果分享给集体,同时接受集体的帮助,享用集体学习的成果,达到自我创新的目的。在课堂中,教师在学生上一环节学习探究的基础上,请学生到前面当“小老师”把各组学习探究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介绍给全班同学,并诱导学生变通训练,想一想,还有哪些新的剪折方法,请同学们大胆实践、创新,看看哪一组方法多而新,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又以小组探讨的形式,进入新的探究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探究,有的把直线剪成曲线、折线,有的将一层折变成多层折,出现了举一反三的创新拉花,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Р 五、评价总结,审美体验Р 评价总结的目的是通过欣赏、审美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竞争意识和对本课知识和技法的学习。在课堂中,这一环节先分小组展示表演,进行审美体验,然后,各组将拉花粘连一起,装饰教室,共享成功的乐趣。在此教师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学生高涨的情绪中,教师进行了课后延伸,进行了审美教育:请你们用所学方法或尝试新的方法将自己的卧室和校园装饰得更美丽,好吗?这节课就在学生美好心灵的启迪下结束了。学生不但掌握了拉花的多种制作方法,还受到了美的熏陶,更懂得了如何装饰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Р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一种教学现象的两个侧面。该模式就是表现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的转变,特别强调由教师讲授说明的过程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问题研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表现创作和评价的过程,努力建构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Р 编辑张珍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