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高年段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标准也太没有意义了。Р 师:想得好,我们的思维要发散,但发散后,要追问、质疑,为什么这么想。你们想听听这位同学到底是怎么想的吗? Р 这位同学:我是按图形的特性分类,三角形有稳定性,别的多边形没有,所以……同学们不说话了,都在脑中推演各种多边形木框是否不稳定的情形。Р (老师已在课前协助这位同学,做好了几个多边形木框。此时,展示出来。组员们争相操作,果然发现,除三角形有稳定性,其余的多边形,边越多,越易变形。) Р 这一则课例,就充分说明了教师引导“思辨”,对于学生思维提升的的可贵和必要。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对他学习热情的最好激励。Р 2.关注过程的捆绑式评价,让学生在团队中成长Р 关注过程的评价,必须让学生在团队中感受自己的成长。课上生生互评,组组互评,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学生的预习表现和在讨论中的表现,都作为评价的指标,记入团队进步。而对学生预习卡的评价,主要是组内优秀作业展示,组间展示,全班评价,每月在评比台上进行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Р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前预习卡个性使用,创设预习条件课上生生交流互学,搭建合作平台着眼于过程,实施动态评价激励。Р 总之,以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为学习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师基于学生的有效预习,了解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困难是什么,应如何帮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提升,明晰什么是该学生讲的,什么是该自己点拨提升的,从而切实实现课堂高效。Р [参考文献] Р [1][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Р [2]郑威.学习共同体――一个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性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Р [3][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快乐的学习――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Р (责任编辑:李雪虹)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