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 为重心, 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 学会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 "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面对 21 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 授人之渔" 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本节课设计时笔者就围绕“让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进来”做了周密的部署。对学生发言、讨论, 走上讲台演说操作、纠错总结等诸多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并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课堂现场教师发言不多, 主要是以精炼的语言安排和过渡, 主导课堂的走向与流程, 努力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思考与展示的平台。在保证了课堂的严谨性和流畅度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笔者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 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虽然这样的设计对教师课堂的教学能力与智慧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这不应该是教师照本宣科灌输知识强拉硬塞的理由。如果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都很很大的偏差, 谈何优秀课?事实上, 这样的理念在本节课的课堂上也得到了丰硕的回报: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参与程度高、通过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维目标达成度非常高。③存在的不足之处①笔者设计了十几个问题串让学生思考、回答; 在判定定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中, 采用的也是层层设问, 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与思路, 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尽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更有效。”②限于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学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在例题与习题讲解时比较仓促, 缺乏对学生思路的启迪,这是以后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