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应成为点石成金的妙笔,而非赘笔,应以此为升华课堂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用动画制作出“狐狸使诈、乌鸦上当”的情境,教师便不必赘述文章的寓意,因为动画已经不言而喻,此时教学的难点便成为学生学习的乐点。倘若教师再乘势设疑延伸想象: " 如果乌鸦再找到一片肉,狐狸又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样? " 当学生回答出现僵局, 教师用动画模拟各种情境, 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只有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用新型实用的教学手段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才会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2 、穿老鞋走新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甚至展开争论, 不能满足一个答案, 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 " 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 " 有的学生说: " 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 伸入瓶子, 就像我唱可口可乐一样。" 有的学生说: " 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进迸发出来了。科学的思维应该是异想天开的可行,而绝非天马行空的漫游,如何检验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运用多媒体费时费钱还未必好用, 教师不必大费周折地制作课件,只需找来一只乌鸦模型和一个瓶子足矣,通过实践更能检验学生方法的成效。学生就会明白:乌鸦不会使用吸管,也无法实施塑料袋策略……综上, 教师唯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走出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重形式、轻本质的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