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3.1.1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52KB

文档介绍
, 使课堂显得更加自然、真实,和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后探究知识延伸 1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 73 页中问题 2 的探究活动。 2 .讨论: P 74当1x 逼近 2x , 即x?逼近于 0 时,其割线 AB 斜率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布置课后任务课后进行探究 1. 为下节课瞬时变化率做准备,引导课后复习和预习。 2. 为后面由割线引向切线做好准备。板书设计 3.1.1: 变化率问题 1 .气温平均变化率: 时间差温差 2 .函数平均变化率: 12 12)()(xx xfxfx y?????步骤: 教学效果预测根据概念的形成与理解规律,本节课分为七个环节,各环节的教学效果预设如下: 一. 总体把握, 明确目标: 学生了解到微积分历史和意义, 感受数学文化, 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为学习微积分奠定基础。二. 情境探究, 寻找联系: 在三个问题窜引导下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 不难得出可以用温度差与时间差的比来表示气温变化的快慢程度,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出图像的陡峭程度、割线的斜率、平均变化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三. 意义建构, 尝试理解: 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 从气温的平均变化率过渡到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四. 概念形成, 深度理解: 通过用)(xfy?来表示函数关系之后, 学生最终形成对概念的建构和理解,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五. 交流合作, 形成知识: 师生合作, 使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物理意义, 形成答题的目标意识和步骤意识。六.实践反馈,巩固新知:学生通过小组形成进行交流、合作与展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七. 总结反思, 分享收获: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真实的总结, 并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获。本节课采用在教师主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