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并在集体小组活动中引导幼儿与同伴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这样逐渐学习并获得社会交往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和语言技能的发展。(三)、学校要做好幼儿交往课程的开设和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 1 、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同时,教师和学校有着重要的责任。开设课程就是要将幼儿同伴交往方式和能力的培养纳入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纲要》[4] 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有利于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教育系统而有效地开展下去。课程的开设有利于:(1) 、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教幼儿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打下基础。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组织幼儿一起执行大家共同的主张。(2)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平等的机会承担幼儿园各项幼儿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3)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4)培养幼儿初步的语言交往能力。 2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应该不断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打破班级和幼儿园的界限,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幼儿园不应让幼儿仅限于园内活动, 还可以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让幼儿同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们进行交往。如组织幼儿去春游,让幼儿同农民伯伯进行交往;组织幼儿参观图书馆、博物馆、菜市场等, 锻炼幼儿与他人实际交往的能力。(四)、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作为幼儿教育的前沿,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同伴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为幼儿创造和提供交往的氛围,对交往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并给予耐心的辅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多参加交往实践活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