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商品引进工作, 引进时凭经验, 比较盲目。商品实在卖不动了, 再搞一个降价促销,然后才自然淘汰。这种粗放模式的结果,是模糊的、混乱的商品结构, 隐性的利润黑洞, 造成商品适销率低, 商品淘汰率低, 滞销时间长, 企业资金、货架空间、管理成本、人力资源、顾客资源、企业品牌资源浪费严重。改变原来的被动引进、被动淘汰商品的状态, 主动引进商品、主动淘汰商品,将会给零售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淘汰商品需要采用药店精细化管理技术中的“商品效益双 ABC 分析技术”来梳理和优化商品结构,在商品组织表基础上构建品类组织表, 也就是疾病病种管理, 然后就可以按照日常销售的日周月报表, 将某个品类某一时间段的销售额和毛利额进行双排名, 这样就可以找出盈利品类、主力品类、调整品类、替换品类, 然后结合替代率分析确定需淘汰品项, 以实现商品结构的分析优化, 而不是凭空人为去淘汰商品,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在数据准备好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系统,进行商品结构分析和商品分析。分析的角度是从功能主治、价格带、销售性质、结算方式、商品贡献度等来实现。做为药店精细化管理技术推广,需要把人力、商品、运营、财务和类管理、顾客管理、销售管理、绩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思考。更要明确药店精细化管理技术远不止这些, 随着现代化经营深入, 药店精细化管理技术尚在不断的完善中, 比如 EVA 考核技术尚未在药店业开展, EVA 考核也就是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笔者接触过很多企业, 一味的追求绩效, 并追风式的过分重视绩效的利润值, 无形中加重了基层人员的压力, 而没有着眼于资本增加值的概念和相关精细化技术的应用。药店业要明白这个道理, 人员是基础, 商品是需求, 零售技术是关键, 只有充分建立起药店精细化管理技术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商品和营运高效运作,探寻获取利润的规律,提高药店业经营素质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