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议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盲校综合康复课新模式.doc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的康复训练形式。康复训练可在课内完成, 也可与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配合; 可由任课老师独立完成, 也可由班主任、生活教师等有关人员来共同完成。第五, 在训练中期,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 及时调整训练内容、项目及组别。第六, 在学期末的时候, 对每个学生的康复训练进行再次评估, 达到训练目标的学生为其更换下一难度的训练内容或转为次需特殊需要项目。 2. 分流走班制的优势分流走班制尊重视力残疾学生的个别差异, 先评估后康复, 先测试后教学, 即使在同一训练项目、同一训练小组中, 不同学生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 在康复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区别, 保证了康复训练目标的指向性。分流走班制因采取小组授课制, 一个教师只面对需求及程度相近的少量学生,使得教师可以选择游戏、实践、真实情景、模拟情景、讲故事、强化训练、讨论、讲授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保证了康复训练手段的灵活性。分流走班制便于教师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相应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康复训练, 通过多种训练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康复,形成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视力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保证了康复训练结果的有效性。分流走班制, 更有利于获得康复效果的反馈信息, 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激励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康复。多元化的评价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注重学生在康复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付出努力的程度,评价是发展性的,而非终结性的,更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保证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建议的针对性。【参考文献】[1] 盲校义务教育综合康复课程标准, 2014. [2] 钱志亮. 盲校课程与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 钟经华. 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