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构建“浅”教“深”悟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个人思维的限制,进行多方面的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РР 三、创新内容,平衡工具性与艺术性 Р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存在着教学失衡的现象。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作用,所以他们在讲解文章,尤其是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过分加强对文章中的字、词、句的分析和解读,在致力于让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之美、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忽略了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和解读。而另一些教师却正好相反,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挖掘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教育的意义,导致了矫枉过正的情况。 РР 采用“浅”教“深”悟的教学方式是为了实现二者的平衡,从文章的语言运用以及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入手,由浅入深,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基调进行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对文章做过分的解读,只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感悟的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 Р 四、结语 Р “浅文”要“深教”已成为阅读教学的共识,但很多老师或过分挖掘主题或一味追求形式或为拓展而拓展,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只有紧扣文本,通过品味语言来领会“隐藏在表面文字背后的意义”,唤醒学生的语言天赋和表达欲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才是有效率有质量的语文教学。 Р 参考文献 Р [1]刘方旭.肖培东《心声》教学艺术中的“浅”与“深”[J]. 语文教学通讯,2017(10). Р [2]刘秀银.“浅浅”地教童话——肖培东《皇帝的新装》课例评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6(9). Р [3]陈其明.品读语言:“浅文深教”的有效策略——以肖培东《一双手》教学为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Р 作者简介:南楠,女,1990年生,河南人,文学学士,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РР1/view-15079363.htm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