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或反诘归谬,即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Р(5)当课堂发生意外时,抓“意外”促生成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的“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Р六、研究过程Р本课题研究为期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运作: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6月——9月,课题方案的制定与相应理论的学习,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Р第二阶段(运作阶段):2005年9月——2007年3月,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Р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3月。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系统整理,形成课题报告。Р七、研究方法Р本课题将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法。Р八、研究成果Р1、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系统的课题总结报告,整理和提炼出比较系统的、富有成效的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Р2、形成具有指导性,富有操作性的课例教案集。Р十、研究人员Р谢国良小学语文教研员大专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Р杨耿东小学语文教师大专小学高级教师具体参与课题研究(教学预设)Р张建平小学语文教师大专小学高级教师具体参与课题研究(教学预设)Р吴伟斌小学语文教师大专小学高级教师具体参与课题研究(教学预设)Р王琦敏小学语文教师大专小学高级教师具体参与课题研究(调控策略)Р单惠英小学语文教师大专小学高级教师具体参与课题研究(调控策略)Р单慧英小学语文教师大专小学高级教师具体参与课题研究(调控策略)Р朱建萍小学语文教师大专小学一级教师具体参与课题研究(课堂调控)Р 秀洲区《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Р 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