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培养,对于幼儿成长意义重大。 РР 3.确保道德教育的感官渗透 Р 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人文教育活动,再教育过程中,外界言行及各种教育手段对幼儿的成长具有较为强烈的感官渗透作用[2]。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教育人员必须注重感官渗透的科学性与积极性。具体而言,在图书阅读、听故事、看动画等教育手段中,人们应当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确保幼儿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有效判断,确保其具备一定的道德标准衡量能力。另一方面,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教育人员应注重积极化、健康化言行对幼儿的熏陶,进而在保证其道德认知正确的基础上,实现道德行为的有效践行,从而确保自身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 Р 4.强化道德教育的组织联系 Р 传统教育过程中,家庭、幼儿园、社区的教育相互独立,其使得幼儿所接受的知识系统性不强,容易造成孩子方向迷失,认知不全等危害;而这种特征在道德教育中更加明显。现代教育理念下,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更应注重教育组织之间的系统联系;其应在加强家园联系、召开家长会等手段的支撑下,实现儿童教育信息的及时传递,同时确保社区资源的有效调动,在保证社区榜样鲜明的基础上,实现其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确保幼儿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РР 结语 Р 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幼儿教育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把控社会发展能力、行为品格塑造、爱国情怀培养等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教学路径的践行,才能确保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Р 参考文献 Р [1]苏丹.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J].儿童与健康,2016(z1):35-36. Р [2]张秀丽.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6(20):60-61. Р1/view-14833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