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课题设计论证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其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只有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找出解决方法,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微课程.对于典型的小课题,可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方案的方式,由专业人员制作成PPT,再转换成微课程,在教学中理论,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缺乏进展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Р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关。最有价值的小课题,是理论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理论中的问题。例如,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实验之初,老师往往遇到两难的场面:一方面,老师假设指导过度,学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假设老师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处理老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的关系呢?备课组以此作为课题展开行动研究,反复尝试,探究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在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化”,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的交替循环过程;第二,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对学生而言,可以先预习课文、查找资料、自制教具等;对老师而言,需要课前认真备课,预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课中随机应变,课后注意反思和总结.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老师在新课程理论中不断完善教学。Р3.自我反思,自我成长РР反思应贯穿于微课程研究的整个过程之中:既有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理论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理论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策略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效果是否到达预期目的,等等。Р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微课程后记。在后记的根底上,我们鼓励老师对自己的微课程反思进展理论总结,同时,我们也鼓励老师用微课程记录自己教学故事,以此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