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为心肌梗死。这个标准无疑提高了诊断心肌梗死(包括微梗死)的敏感性,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在早期可得到诊断和治疗。2、AMI的临床诊断标准1)心肌坏死标记物(cTn)↑+一项缺血证据:①症状;②新出现明显的心电图缺血改变(ST-T改变或LBBB);③新出现Q波;④影像学示新的活力心肌丧失/新的区域室壁运动异常;⑤冠造/尸检冠脉内血栓。2)突发心脏死亡+缺血症状/心电图新缺血改变或LBBB。3)PCI术cTn↑(术前正常,术后>5倍或者,或以前高又增加20%)+一项缺血证据。4)支架置入者cTn↑>正常上限+冠造或尸检证实支架内血栓形成。5)CABG术cTn↑(术前正常,术后>10倍)+一项缺血证据,或冠造证实桥血管/冠脉新闭塞,或影像学新证据。*二、心电图诊断AMI的优点对超急期、急性期的诊断较心肌坏死标记物敏感(心肌坏死标记物异常升高有时间窗,在心肌坏死2-3小时出现,7-14日消失)。心电图分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价值。是评价再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可大致判断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可诊断同时存在的心律失常。检查无创、方便、普及、费用低、可多次重复。因此心电图仍然是诊断AMI必不可少的、极其有用的检查手段。*三、AMI的心电图改变?(一)、动物实验*(二)、三型基本改变1、缺血型改变2、损伤型改变3、坏死型改变*1、缺血型改变T波改变:出现于急性心肌缺血的同时或其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典型者表现为T波增高、变尖、呈帐顶状或尖峰状,电压可高达2mV。随后T波倒置,倒置T波常双肢对称,顶角尖锐呈“箭头状”,称为“冠状T波”。缺血区T向量的方向恒背离缺血区。*2、损伤型改变??ST向量的方向恒指向损伤区。表现为ST段抬高,其形态多样化,常见的有弓背向上型、斜升型、墓碑型、“巨R型”及凹面向上型ST抬高。ST抬高程度及动态演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凹面向上型弓背向上型斜升型墓碑型巨R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