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钟的时间温习文学常识,是否合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1.古诗文的教学重在通过朗读和吟诵来体悟诗歌的意境,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2.课程标准“附录1”提供了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篇目,其中苏轼的作品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问题与启示问题:课程内容的选择偏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背诵的篇目不是课程要求的基本篇目启示:教学目标就是课堂的“标靶”(target),标靶不清楚,噼里啪啦乱打一气,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徒然增加学生的负担。一课时只有四十几分钟,一个学期只有百十个课时,教师必须要清楚这个学期、这个课时最需要和学生分享的是哪些东西!(一)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案例二教学随访(instructionalrounds)的经历《蜀道难》教学中的问题《将进酒》教学中的改进范读安排的次序不一样、评价反馈的语言不一样,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竟然完全两样!启示: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对四个重要的组织性问题:1.哪些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需要优先掌握的东西?(目标)2.怎样组织教学内容才能促进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3.怎样设计评价才能提供学习效果的准确信息?(评价问题)4.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问题(二)课程发展历史的经验评价不能与目标相匹配,这是课程领域特有的情境。只要这种评价存在着,脱离传统和习惯的活动教学即便在开始实施之前,也注定会失败的。——坦纳夫妇(Tanner,D.&L.)著,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68.(三)课程改革政策的设计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于标准的教学目的在于清除困扰基础教育界的知识至上、机械训练的应试教育积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