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五)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经验”和进行专题探究基本流程设计1.基于课程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如“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主题,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认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学习任务组织学生种植植物,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提出驱动性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或学习任务提出的促使学生产生兴趣、欲望并驱动学生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使探究的对象和问题指向就更明确例如:凤仙花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根、茎、叶有什么作用?3、设计基础课指的是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基本概念、探究技能教学课,它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难懂的概念,讲授实验技术,学习新的探究技能,模仿思考或者刺激求知欲。基础课的多少要根据内容而定,一节或多节。例如:课内指导是基础、关键。课内指导必须细化,如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等。同时,在课外观察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全程的跟踪指导,解决学生在实践中生成的新问题可以参看教材。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需要什么,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了解学生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怎样的帮助和指导等,切实解决学生在实际观察和记录中所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