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生问题行为甄别与干预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ppt  |  页数:19 |  大小:497KB

文档介绍
己不经常在身边,孩子会吃亏,就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思考1:案例中的小王主要该解决哪些问题?攻击性行为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思考2:你会如何帮助小王?心理辅导老师指定了如下对策:询问基本情况;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尤其是重大事件;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⑤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⑥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⑦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⑧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一、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基本定义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相对不成熟,在其成长环境如果遭遇各种不良因素,如亲子关系恶化、缺少温暖而信任的依恋关系,家庭氛围紧张、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而粗暴,同伴关系不良等都会导致小学生在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即问题行为(behavior disorder)。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对问题行为的本土化研究。朴永馨等人(1995)认为,情感和行为障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学习困难,但又没有智力、感觉和健康方面的原因;②不能与同龄人及老师建立并保持一种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③在正常情况下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和情感反应;④持续的不高兴或有抑郁情绪;⑤出现与个人或学校适应不良有关的身体疾病、疼痛或恐惧。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将问题行为定义为在严重程度上、持续时间上都超过其年龄范围、社会道德准则等所允许的异常行为,这些异常行为包括逃学、欺负、早恋、偷窃、吸烟等16项。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