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血管舒缩状态、淋巴循环状况及患儿的全身情况,如穿刺部位血管弯曲、充盈度差等。?4.思想因素主要指工作责任心不强,观察输液外渗的经验不足,不重视临床常用药物渗漏所造成的后果。Р预防措施Р1.正确选择血管避免选择血运差的部位,如足背、内踝及水肿部位。对血管活性药物和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儿宜选择相对近端、较粗大的静脉穿刺,如:肘静脉、大隐静脉、头皮正中静脉等。对于需持续维持静脉升压药物治疗休克的患儿,可建立两条较粗的静脉通路,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Р预防措施Р2.避免机械损伤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淤血。Р预防措施Р3.减慢输液速度,减小压力应确定头皮针在血管里之后再输注,速度及压力要适中。熟悉注射药物的药理和毒性作用,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避免外渗、外漏。Р预防措施Р4.加强责任感与护理护士对患儿首先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注意保护患儿的每条血管,选择血管要认真仔细,经常巡视输液是否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及输液部位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Р新生儿常用药物所致渗漏的原因Р1.多巴胺小剂量多巴胺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因缺氧、缺血使其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物渗漏。?2.10%葡萄糖酸钙是阳离子高渗性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刺激血管和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3.20%甘露醇使用4-8次后,由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坏死,血管内淤血,引起周围组织炎性水肿。Р新生儿常用药物所致渗漏的原因Р4.抗生素在输注过程中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可导致局部静脉炎及疼痛不适。?5.营养液输液量多,输注时间长,且婴幼儿难以安静合作,往往会造成液体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