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和特点?熟悉常见热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发热的护理措施?了解发热的原因Р一、概述:Р定义: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0.5℃称为发热(fever)。Р二、病因Р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二、非感染性感染?无菌坏死物质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Р三、发热的临床分级Р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 37.5~37.9℃?中等热 38.0~38.9℃?高热 39.0~40.9℃?超高热 41°以上Р四、发热的过程及表现Р(一)体温上升期:? 产热大于散热。主要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或寒战,继而体温上升。有骤升或渐升两种。骤升是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达39~40℃,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等。渐升是体温逐渐上升,数日内达高峰,见于伤寒、结核病等。Р(二)持续高热期:Р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等。Р(三)体温下降期:Р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体温下降有骤降或渐降两种方式。前者指体温数小时内迅速降至正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等;后者指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Р发热经过的3个阶段Р分期Р体温上升期?(寒战期)Р高热期?(热稽留期)Р体温下降期?(出汗期)Р代谢特点Р产热>散热?体温升高Р产热=散热(高水平)?体温正常Р产热<散热?体温下降Р临床表现Р皮肤苍白、无汗、畏寒、寒战;有鸡皮疙瘩Р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干燥开始出汗Р大量出汗、皮肤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