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防治。

上传者:qnrdwb |  格式:ppt  |  页数:51 |  大小:248KB

文档介绍
膜泵活性取决于足够的脑血流,足够的底物和氧输送;细胞毒性水肿常见于颅脑损伤后,常常与创伤后脑缺血和脑组织缺氧相关。颅内压(ICP)增加是创伤性脑肿胀、水肿形成的结果.Р弥漫性脑肿胀防治措施РA , 保持呼吸道通畅。 B , 保持头高脚低位﹙20°~30°﹚。 C , 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D , 充分给氧, 使PaO2 维持在90~100mmHg; 若采用控制性通气, 则PaCO2 维持30~35mmHg 为宜。 E , 维持正常的血压保持脑灌注。Р脑灌注压(CPP)Р脑灌注压(CPP) 平均动脉压(MAP) 颅内压(ICP) 平均动脉压(MAP)=2/3舒张压+1/3脉压差 C P P = M A P – I C PР脑血流量与脑灌注压(CPP)成正比,因此,ICP增加(或MAP下降),CPP就下降。Р重型颅脑损伤脑灌注压Р1.脑灌注压应维持在70nvnHg以上,以70—80mmHg为最理想。?2.脑损伤后脑血流量普遍下降,伤区、血肿邻近部位下降更明显。?3.脑CPP降低者约占病例的40%, 原因:①血肿压迫;②昏迷病人脑代谢率降低;③脑血管痉挛、CPP下降使脑功能障碍。?4.预后与cpp相关联: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随CPP的下降而增高,CPP下降10mmHg ,死亡率上升20%,当cpp<60mmHg 死亡率升至95%。?5.可采用扩容和提升血压的方法,维持CPP在70mmHg以上。Р过度通气在重型脑外伤早期处理中应用Р1.在重型颅脑损伤最初24小时以及ICP不增高状况下,不采用过度通气疗法。?2.ICP增高,采用脱水、CSF外引流、应用镇静药、肌松剂等方法无效时,短暂的过度换气可能有益。过度换气动脉的Pa CO 2 在25至30毫米汞柱可促进脑血管收缩和随之减少CBF而暂时降低ICP。?3.长时程过度通气疗法,并不能改善病人预后,还可能增加病人死亡率。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